3月26日上午,在渭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,市长陈晓勇作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时指出,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居陕西省第三位,取得近30年来最好位次,实现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。
今后五年,要聚力工业化推进城镇化,构建极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,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。
回顾
过去六年:办好了一批好事实事
《报告》指出,本届政府自2016年以来,干成了一批具有战略性、全局性的大事要事,办好了一批群众期盼已久的好事实事,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急事难事,较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。
关键词1: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
2021年,渭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087.2亿元,增长8.2%,增速居陕西省第三位,取得近30年来最好位次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772元和15184元,增长7%和10.5%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5.4亿元,增长25.4%。
关键词2:扩内需稳增长
545个市级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任务,175个项目建成投用,273个项目签约落地,到位资金突破1500亿元。工业投资增长2.4%,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0亿元。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列入国家试点,中消协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陕西省第一。首家保税仓库开仓运营,“渭西欧”班列开行15列,进出口总额实现16.5亿元。
关键词3:产业升级
30个新增产能项目竣工投产,新增“专精特新”企业15户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.2%,跃居全省第一方阵。夏粮生产取得全省“四项第一”,生猪、奶山羊存栏陕西省首位。
关键词4:改革创新
2.3万项服务事项“一网通办”,平均审批时间压缩三分之二个工作日。新增市场主体5.6万户,其中企业1.3万户,非公经济占比48.5%。减税降费16亿元,清欠中小企业账款3.25亿元。
关键词5:民生实事
1.45万户因灾脱贫不稳定户“三保障”风险全部消除,20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得到改善。改造老旧小区84个,主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100万平方米。“双减”政策有效落实,18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使用。
关键词6:战疫战汛
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。强化物资调度,提升疫苗接种率,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。成功应对渭河3次超警戒洪水、5次城市内涝和11次强降雨。科学处置60年不遇的洛河汛情。
展望
未来五年: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第一方阵
《报告》指出,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坚持稳中求进,突出高质量发展,聚力工业化推进城镇化,构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,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。
关键词:四个突破
经济实力更强。生产总值突破2550亿元,工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,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第一方阵。城乡格局更优。构建新型城乡关系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0%。生态环境更美。优良天数占比达82%,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。人民生活更好。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超过40%。
关键词:总体要求
《报告》指出,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,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的重要一年,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,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。
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:生产总值增长6.5%左右;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%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%;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5%以内;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%和8%。
关于乡村振兴——
关键词1:粮食安全
守住耕地保护红线。新增耕地5200亩以上,新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。完成60万亩“吨粮田”核心示范区建设,粮食总产保持在210万吨以上。
关键词2:现代农业
加快培育12条现代农业全产业链。支持白水建设国家级苹果全产业链典型县。加快畜牧业良种繁育,建成国家羊乳制品治理监督检验中心。支持大荔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。深化5个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区建设,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达到2.1:1。
关键词3:美丽乡村
突出农村基础设施提升,五年内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。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,生活垃圾有效处置行政村达到94%。完善乡村治理体系,强化“美丽乡村、文明家园”建设,培育乡风文明良好风尚。
关键词4:农民富裕
巩固拓展脱贫成果,加强产业、就业和消费帮扶,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。“快递进村”实现全覆盖,网络交易额达到320亿元。
推广土地盘活、产业引领和服务创收等模式。加强农业带头人队伍建设。
关于工业倍增——
关键词1:工业转型提质